查看原文
其他

​幸福者退让?我不赞同罗翔老师的这个说法

小西cicero 忘川边的但丁
2024-11-14


你可以无奈,但不要合理化无奈。

幸福者不退让,才是文明的理想。


各位好,这两天听朋友在讨论一个新词儿,叫“幸福者退让”,查了查源头,发现这个概念最早似乎是罗翔老师最早带火的,他在一个视频里曾这样说:

当我们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,就如同怀揣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藏。此时,面对外界的挑衅、刺激甚至谩骂,我们要学会退让。因为我们深知,那个与我们起冲突的人,或许正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,上一秒的他们可能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,而我们与之发生矛盾的瞬间,很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我们不是懦弱,而是因为心中有更重要的责任和牵挂。我们的家人在等待着我们平安回家,他们的笑容、温暖和爱,是我们奋斗的动力和港湾。幸福不是用来冒险的筹码,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瑰宝。

罗翔老师的优点,就是他能用很多即诗意、又通俗的语言把一些道理讲的很深入人心。就说这个“幸福者退让”原则吧,经他这样一说,最近又被翻出来,受到了不少人的转发。通俗化的讲,也就是“我命贵,我先退”,“看见精神不稳定、戾气浓重的人,就绕着走”等等。

我没有查到比罗翔老师更早的这个说法的出处。

这个道理对不对呢?表面上看,似乎是对的。我写公众号好几年了,以前遇见一些戾气浓重,攻击性强的留言,难免总是生气,总有读者劝我,说:“小西,你跟这帮人置气干嘛?都是些社会边缘垃圾人。”

当然这样一想,有的时候气就能顺了不少。

可是有的时候反过来想想,这个“幸福者退让原则”有时候不是那么百试百灵的。

首先是即便你以“幸福”唯由养出一副极好脾气,有些来自戾气者的伤害也是退无可退的。因为他如果真的是你所想的那种道德与人生同时败坏的家伙,他能发出的有些伤害你可能是退无可退的。因为他有的时候就是要宣泄戾气,又没有胆量,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——“怯者抽刃向更弱者”你在生活中表现得一再退让,岂不是示弱于他,而更有可能成为那个被发泄戾气的对象?无论上班、上学、走路、锻炼也许在他眼中都成了错,当横祸逼来,想退你又能退到何方?

其次,“幸福者退让”原则其实是一种不可持续的“老好人”准则,它恰恰是干害幸福的。

因为一个人幸福的理由,一定是他的愿望得以实现、他的自由意志得到了伸张。而“幸福者退让”这个准则却又要求“幸福者”在遭遇“不幸者”时不去讲道理、不要求权益的保障,而是退到一边,任由不幸者以他的不幸为由在这世间继续横冲直撞。那么问题来了——这样时时处处都选择退让的幸福者,他能持久的这样幸福下去么?

你今天挤公交时受人刁难,想想“幸福者退让”忍去了,明天媳妇上班受老板排挤,幸福者退让,再忍一忍,后天孩子上学,又遇到同学的霸凌、老师的苛责,还是“幸福者退让”,继续忍着,最后你家人都秉持着“幸福者退让”的原则,潜身缩首、谨小慎微的活着,你们的生活,真的还能称得上是“幸福者”么?这种所谓的“幸福”,最终可能只会脱变为你为自己的软弱、无原则忍让所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。总是退让的人,我觉得他终归难以幸福。

最后,也是最为重要的,我总是疑心,“幸福者退让”这个原则的内里,其实恰恰包含着灾难性的暴戾反面。

因为“幸福者退让”的叙事逻辑就是:我幸福,所以该维持的原则我可以不维持,该享有的权利我可以放弃,忍一时风平浪静。放任那傻x过去算了。让他找别人的岔,别给我添麻烦。

但这样的想的原理,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一切无原则忍让都维系在自己的幸福上,一旦这个“幸福”不存在了呢一旦你自己沦为不幸者了呢?那么你是否就会认为,自已获得了理由,可以践踏一切规则与约束,作为不幸者去横冲直撞?

所以忍让一切的“幸福者”和横冲直撞的“不幸者”,其实是“幸福者退让”这个处世逻辑中的一体两面。

这种逻辑的根本问题,就是缺乏对卢梭所谓的“社会契约”的那种文明规则的信赖和尊重,剩下的仅仅是一种活得好时就明哲保身,活的差了就“舍得一身剐”、为所欲为,在怯懦和暴戾两端之间来回切换的原生态活法。

《水浒传》里的很多杀人如麻的“英雄好汉”就是一个这种活法的典型代表。

就拿林冲来说吧,小说刚一出场时的他是一个非常“幸福者退让”的人,高衙内调戏了他老婆,他居然能说:“原来是高太尉的衙内,不认得荆妇,一时无礼。本要痛打那厮一顿,太尉面上须不好看。”

林冲为什么要手软?就是因为,他有一份禁军教官的体面工作,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,也有着美好的人生前程,他不愿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这一切幸福。

后来林冲被陷害,无论在野猪林对要害他性命的董超、薛霸,还是到了沧州牢城对管营和差拨,林冲都是把他的“退让原则”进行到底的。很多人觉得林冲的能忍是因为“心善”,其实不然。林冲能忍的唯一理由就是你说的那个“幸福者退让”——他知道《水浒传》里那个世道是恶人得势、善人难为,但他无心也无意改变这个世道,他对作恶者最大的指望,就是求他们别寻自己的晦气。高衙内最好调戏完自己的娘子后就把她忘了,董超、薛霸、管营、差拨、乃至陆虞侯陆谦,你们这帮良心坏了的人作恶多端“自有天收”,反正我不收,我还想过回我幸福的小日子。

直到风雪山神庙那一回,听说高俅一定要把他追杀到死,林冲“回归幸福”的念头彻底断绝,于是就化身不幸者开启了滥杀模式。小说中和电视剧里不同,“风雪山神庙”以后的林冲可不仅杀了陆虞侯等仇人,上了梁山之后,王伦让他杀无辜客商纳投名状,他犹豫都没犹豫就答应了。

林冲道:“这事也不难,林冲便下山去等,只怕没人过。”

如果不是在山下碰巧遇到了另一位“幸福者退让”原则的典范杨志,小说中落草后的林教头是不会把无辜客商的人命当命的。

那你说,林冲这个人到底善良还是不善良呢?

我觉得他无所谓善良或不善良。在他的观念里,或者说水浒的那个世界中,普通社会中层的人们的幸福是如此的脆弱、不稳定、而不受保障。而善良、法治、道德,从来没有成为那个社会的一种内生性的刚性标准。

所以所有人都把“幸福”当成一种幸运,当他碰巧能维持这种幸运时,他愿意用无原则的忍让去换,去像奴隶一样无原则的忍耐和屈从他人的强力。反之,一旦幸福灰飞烟灭、不可再生,化身不幸者的林教头们就会立刻的倒向另一个极端,想把他们曾经付出的忍耐向其他人“加倍奉还”,于是一念成魔。

林冲风雪山神庙,杨志卖刀砍牛二,宋江坐楼杀惜,武松血溅鸳鸯楼,乃至李逵排砍人头。这本小说最活灵活现的表现了,不幸者的暴戾,就是“幸福者退让”的天然反面。

简单的讲,这是一种前现代社会维持秩序的模式。

而一个现代文明社会,不是基于这样的普遍心态进行构建的。美国的《独立宣言》里开篇就说:“我们认为下列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:人人被平等的受造,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了若干固有的、不可转让的权利,其中包括生命、自由以及追求幸福。

划重点,追求幸福是一种固有的、不可转让的权利。不是因为我有了幸福生活,我就得潜身缩首、苟全性命,看到不平事我就只能隐忍退让。一个人可以把退让当做自己的保命哲学,但如果一个社会都如此,幸福生活就会像阳光下的融雪一样迅速消逝。

所以,“幸福者退让”不应是文明社会的选择,相反,“幸福者不退让”,所有感到自己的获得还算幸福的人,能够团结起来,用舆论、用法治、用社会协作做到彼此守望相助,减少自己的幸福受到侵害的可能性,这才是一个现代人应该遵循的逻辑。

当然我知道,在这样的共识和公序良俗没有形成之前,每一个幸福者都深陷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里,你选择不退让,就会比他人付出更多的风险成本。所以相比之下,“幸福者退让”是基于纳什均衡个体所能做的最明智的决定。

但即便它是实然,我们也不应当认同其为应然。

我很喜欢罗翔老师的大部分法学科普,但我不认同他用诗化的语言去描述“幸福者退让”原则。更不赞同很多人跟风赞颂这种“原则”。

我们可以宽容他人的“幸福者退让”,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必须屈从于这个原则。但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心灵适应它。

但你要知道它终究是不对的。

子规半夜犹啼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。

人生有种种无奈,但请不要合理化那些无奈。

请记得,幸福者不退让,才是文明永远的理想。

全文完

本文3000字,感谢读完,病中不能写长文,此篇已经尽力,感谢读完,为文不易,喜欢请三连,多谢。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忘川边的但丁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